2)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_盛唐不遗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亭燧,唐宋称作烽台,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,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,西北明代墩台,大的还有御敌之功能,小的则只有观察作用而无点烽火之功能,烽火台一般相距十里左右,明代也有距离五里左右的,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,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,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,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。

  长城并不是胡乱建造的,而是要根据地形进行建造,利用险要的地形来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,也就是所谓的‘因地形,用险制塞。’这个原则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,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肯定了它,接着司马迁又把它写入《史记》之中,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,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,或是河流转折之处,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,这样既能控制险要,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,以达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效果。

 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,至于修筑城墙,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,如像后世的居庸关、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,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,内侧则甚是平缓,有易守难攻的效果,在辽宁境内,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、劈山墙的,就是利用悬崖陡壁,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,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,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,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。

  “夫人,你知道中原人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吗?”

  李安开口问道。

  李寒露回答道:“自然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南下。”

  李安点头道:“夫人说的非常正确,游牧骑兵来无影去无踪,非常难以对付,除了修筑长城之外,实在找不到别的办法来应对了,毕竟,在野外作战,游牧骑兵优势极大,而若是防守城池,中原步兵的优势就更大了,游牧骑兵的优势将荡然无存。”

  游牧骑兵到处乱窜,打的是游击战,而中原以步兵为主,想要追击围歼游牧民族的骑兵,难度实在是太大了,甚至,根本就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,而只有修筑防御性质的长城,才能完成这个任务。

  另外,长城也是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,要知道整个华夏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东西两大区和南北三带,东西两大区即北起兴安岭,经燕山、阴山、贺兰山、岷山至横断山脉一线,以东为农业经济发展地区,其西是畜牧业经济发展地区。

  三带即秦岭、淮河以南为水田农业经济发展带;秦岭、淮河以北至阴山、燕山以南和东北平原是旱作物农业经济发展带,阴山以北,贺兰山以西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带。

  两区三带的天然布局,构成华夏大陆古代农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4tvv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